碳在Fe-Cr-Ni系奧氏體不銹鋼基體y相中的溶解度是比較大的,常用奧氏體中的碳含量最高可達0.15%。圖9.48為18Cr-8Ni奧氏體不銹鋼的Fe-C垂直截面圖,圖中顯示出奧氏體中碳的固溶度曲線。在高溫下(1000℃以上),碳全部固溶于奧氏體中,在迅速冷卻至室溫時,碳會以過飽和的形式固溶于奧氏體中。若再加熱至溶解度曲線以下適當溫度(時效),過飽和的碳將以碳化物形式沉淀出來,并對鋼的性能產生重大影響。


48.jpg


  在奧氏體不銹鋼中最常見的碳化物是M23C6型,其次有MC、M6C型,M7C3型及其他型較為少見。


  M23C6型碳化物在不含鈦、鈮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奧氏體不銹鋼中是最主要的碳化物,常記做Cr23C6。由于鐵、鉬等元素常部分置換其中的鉻,也可記做(Cr,Fe)23C6或(Cr,Fe,Mo)23C6。隨時效溫度的提高或時間的延長,M23C6型碳化物中的鉻含量逐漸增加。


  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溫度范圍為400~950℃,其沉淀動力學取決于鋼的化學成分和先后的加工經歷。鋼的組織中出現M23C。型碳化物沉淀是有一定順序的,以06Cr19Ni10鋼為例(圖9.49),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最先出現M23C6型碳化物的部位是a/y相界,依次是晶界、非共格孿晶界及非金屬夾雜物邊界、共格孿晶界,最后是晶內。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時間受奧氏體化溫度和時效前冷變形的影響,提高奧氏體化溫度,增大了晶格中空穴密度,使晶粒長大并加劇溶質偏析,從而促進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時效前的冷變形對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也有加速作用。


49.jpg


 鋼的成分對M23C。型碳化物沉淀有明顯的影響,影響最大的是碳。碳含量降低將推遲M23C6的沉淀,并使碳化物沉淀的溫度區間向低溫方向移動,圖9.50為碳含量對Cr18Ni9鋼M23C6型碳化物沉淀的影響。


50.jpg



 圖9.51為304(06Cr19Ni10)不銹鋼750℃敏化144h后光學顯微鏡下M23C6型碳化物的析出形貌。圖9.52為304不銹鋼中M23C6型碳化物析出的SEM形貌。


51.jpg


 由于鈦和鈮的加入,形成TiC和NbC,降低了奧氏體中碳含量,實際上起到降低鋼中碳含量的作用,抑制了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奧氏體穩定化元素鎳、錳、鈷含量的提高會增加碳的活度和擴散能力,因而加速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鉻的作用則相反。氮的加入抑制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在含鉬的鋼中氮含量的增加明顯使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向更長時間方向移動,少量硼的加入也延緩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磷則加速M23C6型碳化物的沉淀。


 MC型碳化物主要出現在用鈦或鈮穩定化的奧氏體不銹鋼中,如06Cr18Ni11Ti、06Cr18Ni11Nb和一些合金化程度更高的其他含鈦或鈮的奧氏體鋼中,MC型碳化物為TiC或NbC。奧氏體不銹鋼中不可避免地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氮,氮和鈦、鈮的親和力也非常強,因此在含鈦和鈮的鋼中還會形成TiN或NbN。MC和MN的點陣類型相同,點陣常數相近,其中的碳、氮原子可以互相取代。實際上在鋼中存在的是M(C,N)或M(N,C),其中以M(C,N)最為常見。


 圖9.53示出了18Cr-8Ni奧氏體不銹鋼中TiC的溶解度曲線,圖中同時列人了M23C6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TiC的溶解度比M23C6的溶解度小得多。在鋼經過奧氏體化后的冷卻過程中,TiC會首先沉淀出來,隨之奧氏體基體中的碳含量大大降低,因而減少并推遲了M23C6的沉淀,從而提高了鋼的抗敏化能力。為了充分發揮MC型碳化物固定碳的穩定化作用,對于穩定化鋼種須進行穩定化處理。


53.jpg


 穩定化處理的溫度和時間應合理地選擇才能得到最佳的穩定效果。確定穩定化處理的一般原則是:高于Cr23C的溶解溫度而低于TiC的溶解溫度(圖9.53),如零件在T1溫度使用,則穩定化的溫度應不高于T2;若在T2溫度處理,然后在T1溫度下使用,則會有(X1-X)%的碳仍會在工作溫度下于晶界析出M23C6;當工作介質為強腐蝕性時,仍會引起微弱的晶間腐蝕。具體的穩定化處理工藝,通常采用850~900℃保溫2~4h,生成的TiC或NbC,呈顆粒狀在晶內均勻分布,不像M23C6主要集中在晶界。


M6C型碳化物出現在含鉬或鈮以及鉬十鈮的奧氏體不銹鋼中,而且是在其主要沉淀相處生成,其出現和消失常與主要沉淀相有關。


 316(06Cr17Ni12Mo2)鋼在650℃長期時效(1500h),M23C6型碳化物可以轉變為M6C型碳化物:


式 11.jpg


 在含有大量Mo或Nb或Mo+Nb時,可在較高溫度下短時間形成M6C型碳化物。


18Cr-9Ni-0.09C-1Nb鋼在550~950℃時效,長達500h,未發現有M6C型碳化物,主要碳化物為NbC,有時會出現一些M23C6相。當鈮含量增至2%時,則在所有的沉淀過程中,均生成M6C型碳化物,而不出現M23C6型碳化物,還出現了拉弗斯相(n),M6C型碳化物的具體表達式為Fe3Nb3C。低溫沉淀的M6C型碳化物中有鉻的溶入,其具體表達式為(Fe,Cr)3Nb3C。


 研究了20Cr-33Ni-2.3Mo-3.25Cu-0.04C-0.8Nb合金的沉淀過程,發現在950℃附近,M6C相迅速沉淀,在低于此溫度時,則不會沉淀。在鎳含量為28%時,M6C型碳化物的沉淀量要少得多。M6C型碳化物在1050℃以上又重新溶入,其具體表達式為(Mo,Nb)3(Fe,Ni,Cr)3C 。


54.jpg


 圖9.54為Fe-18Cr-Ni-N系在900℃的相平衡圖。該圖適用于含鈦、鈮、釩及鋁等強氮化物形成元素甚少的不銹鋼,在不以上述諸元素為合金元素的大部分奧氏體不銹鋼中的氮含量均小于0.20%,氮可以全部溶于奧氏體中,在18Cr-10Ni鋼中,氮含量超過0.25%時才出現Cr2N。由圖9.54可見,鎳減少氮的溶解度,錳和鉻則增加氮的溶解度。如果鋼中含有鈦、鈮、釩及鋁等元素時,則可能生成MN型氮化物。在M23C6、MC、M6C等碳化物中的部分碳原子也會被氮原子取代。